克東縣添柴餐飲服務有限責任公司,添柴餐飲,添柴鐵鍋燉,在多次去過東北之后,總結了這么一句話:量大、喜歡燉、味咸、色澤濃郁。
而最能概括這一句話的美食代表,在我看來,無疑是鐵鍋燉:給東北人一個鍋,就能燉下全世界。
鐵鍋燉是我最愛吃的東北菜,遠勝于鍋包肉、小雞燉蘑菇、豬肉燉粉條等。
不論是夏天,還是秋冬,每次去東北,吃一頓鐵鍋燉是行程中必安排的項目。鐵鍋燉大鵝,實屬有名,但鐵鍋燉魚,是我的必愛,鐵鍋燉雞也十分常見。
鐵鍋燉原指東北及農村地區等一些地方的烹飪形式,類似于南方的柴火灶。起源于闖關東時期,到東北的人們和東北本地人群,通過亂燉的形式而產生的一種菜品。
這種吃法,不僅簡單快捷,而且味道極美,鍋邊上的玉米餅子更是香氣撲鼻,真是主食、菜肴一鍋有。
但關于鐵鍋燉的起源傳說,還有其他說法。
康熙二十一年,康熙皇帝為抗擊沙俄侵犯東北,曾率部隊北逃到黑龍江,并在鄂倫春聚集地的部落里用膳。當地百姓現場壘灶加工,用大鐵鍋燉制江魚和山野家禽,皇帝品嘗后連聲叫好。從此,鐵鍋燉名聲大噪,在關東大地流行盛廣。
冬天吃鐵鍋燉,比春夏秋更有味道。
東北的冬季寒冷漫長,當南方進入鳥語花香的春天時,東北的雪還沒有融化。因此,南北飲食習俗,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原因,大有不同。
鐵鍋燉的盛行,不僅是好吃,更是因為熱乎,不冷場,濃縮著食物的味道和溫度的同時,也凝聚著人們的情誼。
由于東北的春天短、秋天也不長,鐵鍋燉是一年四季天天有的吃。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,有關鐵鍋燉的門店,舉目可見,深受游客的青睞。
但要注意的是,東北的鐵鍋燉,只有是在東北吃,才香。出了東北,似乎有點水土不服。我曾在西安吃過一次鐵鍋燉,雖然做法相似,但味道不對,玉米餅子也失去了精華。
盡管這只是個例,但地方特色還得去本地吃,才有味道。就好比西安的肉夾饃,出了八百里秦川,就沒了精髓。
這大概就是黑土地的魅力與芳香吧。一鍋熱騰騰的鐵鍋燉菜讓人從舌尖一直暖到心里,鐵鍋上的玉米餅子沾著濃濃的魚湯,入口的霎那間,頓時對東北人產生了羨慕和嫉妒。灶臺里的柴火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(電加熱鐵鍋燉沒有灶臺鐵鍋燉香),鍋里的食材煮出了濃郁的香氣,大家圍在桌子一邊喝著格瓦斯或大窯,一邊聊著天,熱氣騰騰的籠罩著了所有人的情誼。
當老板再端上來一盆凍梨的時候,別說是我們這些南方人驚呼不已,就連東北朋友都驚呆了。想不到在九月份就能吃上凍梨了(今年9月下旬,在長白山池西的小鎮上吃了這頓鐵鍋燉,味美難忘,記憶深刻)。
頓時,滿桌哄堂大笑,每個人都拿起了凍梨準備“削”一個。在吃完鐵鍋燉后,整個人也是熱得大汗淋漓,這個時候咬一口凍梨,“冰與火的交融”實在是人間快事。凍梨的由來,依舊與東北的氣候有關,稱得上是大自然對東北人民“寒冷的饋贈”。過去,由于缺乏水果保鮮技術和保鮮運輸、貯藏條件,凍梨、凍柿子等就成為了東北人的冬天里的一種特殊果品。但不是所有的梨都適合做凍梨,一般選擇秋子梨、花蓋梨、秋白梨、白梨、尖巴梨、蘋果梨。其實,能做凍梨的梨其實也挺多。